《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涌瀚发布时间:2024-05-10浏览次数:102

  5月9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系列丛书《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研讨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余本海在致辞中表示,《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以中庸价值观念为研究对象,在探究中庸价值观念源流演变的基础上,着重论证了“中庸”在我国古典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论证了“中庸”对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高度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周口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地方戏曲、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地域传统文化核心元素,先后成立了10余个研究机构,培养汇聚了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和优秀文化传承人,形成了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学校将以此书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文学科体系建设,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周师力量。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袁凯声,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辑訾红旗,郑州大学教授刘太恒,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陈道德,我校党委副书记程秀波等与会专家,围绕该书的出版发行、“中庸”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庸”价值观念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研讨交流。

  大家纷纷表示,中庸价值观念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最高的道德价值标准,“中庸”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个体修为、精神生活、为人处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开展“中庸”价值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了有力精神滋养。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守国在总结时指出,中庸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经典的若干基本特质:一是中庸价值观念具有开放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儒家先哲往往会通过对自身观点的诠释,使得中庸价值观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诠释者在经典诠释过程中具有主体性。每一位诠释者在经典面前并非完全顶礼膜拜,而是通过自己的主体选择,把自己的中庸价值观念融入著作当中;三是中庸价值观念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诠释者往往以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诠释经典,并将诠释活动与个人体验结合在一起。

  会上,《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作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涌瀚对该书的基本结构、核心内容等作了详细介绍。

  据了解,《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是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子课题的最终成果。

(编审/武暾 签审/王茂森 审核/周效章)